500平台|500平台
500平台2023-01-31 16:05

想去三、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社会蓝皮书 :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

  想去三、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大学生就业地域偏好明显,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和二线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仍占大多数,不过这一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想去三 、四线城市以及小县城 、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占比虽然相对较少,但呈上升趋势 。

  教育部 的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 。

  高校毕业生倾向三、四线城市为什么会呈上升趋势?对于超千万 的毕业生群体来说 ,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信号 ?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

  一 、二线城市仍 是首选

  家住河南郑州 的刘燕在大学所学专业属于师范类 ,正在准备参加当地 的教师招聘 。她说:“肯定还是想优先考一、二线城市。如果没考上,考离家近 的三 、四线城市也能接受。”

  “毕业生刚走出大学校门,尽管不能全面理解城市等级和职业生涯的关系,但总能判断出在各类城市就业 的长短期收益差异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政策室副主任魏国学表示 ,进入一线城市会面临激烈竞争,薪资水平和生活舒适度方面可能并不友好,但可以预期更高的发展上限和更广阔的职业空间,在跳槽或者失业时的回旋余地更大。毕业生到三 、四线城市求职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也存在劳动力市场规模小、制约长期发展空间 的局限性。

  “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做出选择,本质上都是在权衡职业生涯 的长短期利弊 ,并非一线城市吸引力不再 。”魏国学坦言。

  虽然 ,在三 、四线城市就业的意愿增强 ,但蓝皮书显示,2021年,想去北上广工作的大学生占比34.1%,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 的非省会城市 的占比39.27% ,合计超过70%。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依然倾向于“传统”大城市 。

  魏国学分析,一线城市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从未停止增长 ,职场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 ,加剧了已然激烈的竞争。因此,当毕业生觉得长远 的预期收益难以抵消短期竞争带来 的损失时,到三 、四线城市 的意愿就会增强 。

  以家乡为参照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

  家住济南 的赵禾马上大学毕业,在找工作的这段日子里 ,他以家庭所在城市为最低标准进行择业。“除非 是公务员外派,不然去别 的三、四线城市不如在老家工作。”

  不愿离开家乡 , 是不 是代表着这届毕业生更加“佛系”?

  “对毕业生而言 ,没有比老家城市更熟悉的参照系 。”魏国学坦言,毕业生离开故土到陌生 的城市工作,除了要适应当地环境 ,还需重构社会网络 ,在短期可能得独自承担困难及风险,这些事项看起来很微妙 ,但对个体而言意味着成本,如果就业城市的收益低于家乡城市,远走他乡工作肯定 是个亏本 的决策,理性 的毕业生会尽力避免。

  魏国学说 :“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 的难度非常大 ,主观性很强 ,部分结论甚至 是道听途说,以家乡为参照进行比较是一种理性行为 。”

  选择就业城市并非一锤定音

  近期,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陆续公布了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在这些报告中,高校2022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83%以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稳定,并且呈现出扎根西部 的趋势。其中 ,西安交通大学到中西部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占比为59.52%,上海交通大学赴中西部就业的学生比例也创历史新高。

  和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一致 ,蓝皮书也显示出近三年 的大学毕业生倾向到三、四线城市就业 的趋势 。2018年 ,大学生中想去三、四线城市工作 的比例为7.29%,到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1.77% 。

  “有几个关键因素对毕业生影响较大 ,带动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三、四线城市。”魏国学分析,城市边际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强度此消彼长 ,一线城市逐步趋于成熟定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释放高质量就业岗位的速度同步趋缓 ,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学历等门槛要求提高,求职竞争日益激烈,三 、四线城市虽然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但发展速度较快 ,利好就业并舒缓竞争 。

  “数字经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距离和区位对职业生涯 的影响。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创造了大量分散在三、四线城市的新就业岗位,毕业生薪资 、机遇、发展空间与一线城市 的差别并不明显。”魏国学提醒,到何类城市就业并非一锤定音 ,而是多次博弈。00后等新生代毕业生择业观更灵活 ,工作转换频率更快 ,无论一线城市还 是三 、四线城市 ,都不可能快速锁定职业生涯,愿意去三 、四线城市就业 ,也能重返一线城市。

  (记者 陈鹏 通讯员 鲁山青)

500平台

国家发改委:2022年我国物价总水平平稳 与国际涨幅形成鲜明对比******

  光明网讯(记者 丁玉冰)1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3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稳物价有关工作情况。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介绍 ,2022年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 ,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全年上涨2% ,大幅低于美国8%左右、欧元区8%以上 、英国9%左右等发达经济体涨幅 ,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7%—10%(1—11月份)的涨幅。国际胀 、国内稳 ,对比十分鲜明 。

  万劲松表示,回顾2022年稳物价工作,重点是做好“稳民生商品 、稳大宗商品、稳市场预期”三方面工作。

  一 是以粮食和生猪为重点、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抓手 ,全力稳定重要民生商品价格。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及时开展储备调节,缓解生猪猪肉价格大幅波动。定期调度并指导各地建立健全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多措并举抓好保供稳价。

  二 是以煤炭为“锚” ,千方百计稳定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 。创新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提出煤炭价格合理区间,明确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行为认定标准 ,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 ,实现煤炭价格总体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煤炭价格的稳定,为稳电价 、稳用能成本奠定了坚实基础 。落实好天然气价格政策,充分发挥国产气保障作用,完善中长期供气合同机制,保持国内居民用气价格基本稳定 。

  三 是创新预期管理机制,稳定市场预期 。加强政策信息发布,及时释放调控信号 。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

  “展望2023年 ,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波动 ,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万劲松说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00平台地图